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20届公共艺术专业“SIVA 夜公园”毕业作品展
公共艺术专业



作品名称:《SIVA夜公园》展览策划
指导老师:刘毅、黄赛荣
作者:胡晓宇、雷祯
呈现方式:线上网络
作品简介:
策划组根据调研校园夜晚的环境照明情况以及艺术校园的文化氛围,进行主题的创想,展览的执行与宣传。面对突发的疫情作出线上展览模式的更改。发掘和分析各部分需求,并策划相应网络活动。在网络展览活动中不断转换公众的身份,以“创作者”“策划者”“助力人”等角度进行互动,同时在宣传上做了游戏互动设计,引导公众参与并关注展览,能更持续地了解作品的创作故事以及作品的意义。
图1:《卷外画中人》白天效果图
图2:《卷外画中人》晚间效果图
图3:《卷外画中人》环境研究
图4:《卷外画中人》制作及安装设计
作品名称:《卷外的画中人》
作者:蔡瑄凌、李季联
指导教师:李沙
作品尺寸:950 × 3000×4975mm(长×宽×高)
制作材料:不锈钢、金属漆、LED灯带、尼龙绳、pvc材料、木板
作品简介:
《卷外的画中人》是一件将山水画卷元素与秋千相结合的互动作品,本次设计的作品设计注重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借景”形式,将作品与校园实际的景物相衬相融,当你走进作品中荡秋千时,也成为了“画卷”的一部分,让通常意义上静观的山水画变“活”了,以此来创造一种环境的动与静、文化的古与今等多角度的互动关系。
图1:《松鼠》白天效果图
图2:《松鼠》晚间效果图
图3:《松鼠》图案设计
图4:《松鼠》模型制作
图3:《降临》文字设计
图3:《降临》文字设计
作品名称:《降临》
作者:韩艺、沈赟皞
指导老师:刘毅、黄赛荣
作品尺寸:4000 × 250 × 4000mm(长×宽×高)
制作材料:不锈钢,铝合金,霓虹灯带,led屏幕
作品简介:
作品名为《降临》,比起五彩的霓虹灯光,我们更希望能够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呈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以科幻极简的外形为引,以神秘的内容为其内心。将渺小与庞大结合,已知与未知做碰撞,神秘的文字符号与圆环就好像穿越古代走到现代校园内,将我们所想表达的,和公共艺术相结合,以全新的角度诠释SIVA和公共艺术的结合。
图1:《灯 mood》白天效果图
图2:《灯 mood》晚间效果图
图3:《灯 mood》形态演化图
图4:《灯 mood》动态表情设计
作品名称:《降临》
作者:韩艺、沈赟皞
指导老师:刘毅、黄赛荣
作品尺寸:4000 × 250 × 4000mm(长×宽×高)
制作材料:不锈钢,铝合金,霓虹灯带,led屏幕
作品简介:
作品名为《降临》,比起五彩的霓虹灯光,我们更希望能够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呈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以科幻极简的外形为引,以神秘的内容为其内心。将渺小与庞大结合,已知与未知做碰撞,神秘的文字符号与圆环就好像穿越古代走到现代校园内,将我们所想表达的,和公共艺术相结合,以全新的角度诠释SIVA和公共艺术的结合。
图4:《毕业寄语》文字研究
作品名称:《毕业寄语》
作者:孙亚文、邱陈君
指导老师:王洪义
作品尺寸:9309 × 40 ×2113mm(长×宽×高)
制作材料:霓虹软灯管
作品介绍:
本作品以观念艺术作为主要的表达形式,文字与图案紧密排在一起,不仅能丰富墙面,还能增加人们对作品的兴趣和拍照留念的互动。发光的文字紧密排列着十种不同国家语言的句子,色彩不一。传达出我们对于校园的喜爱与感激之情。
作品名:《愿你》
姓名:丁楚、周思仪
指导老师:李沙
作品尺寸:3420 × 14 × 480mm(长×宽×高)
作品材料:LED柔性霓虹灯,铁丝支架
作品简介:
在这四年大学时光中,我们都是SIVA大家庭中的一份子,除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们,校园中活跃的小动物如同我们的朋友一般陪伴着我们,我们对他们也怀着一份真挚的爱护之情。生活在西门的SIVA鸭鸭就是我们最为亲切的动物朋友之一,但因为一场意外,它永远离开了我们。“1”是孤独,“11”是如影随形的陪伴,为了纪念这只独一无二的小动物,《愿你》诞生了。
图3:《交织》研究过程图
图4:《交织》模型图片
作品名称:《交织》
作者:吕松展、师轶颖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尺寸:5100 × 900 × 2850mm(长×宽×高)
制作材料:厚壁方钢管、LED硅胶彩皮柔性灯带、金属喷漆、扎带等
作品简介:
用简单编织的表达方式,来展现线与线之间镂空的重叠和错觉,所传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理解。我们的生活也和SIVA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
图3:《流响》设计过程图
作品名:《流响》
作者:周千又、钟宛霖
指导教师:权弘毅
作品尺寸:15600 × 8430 × (600-2000)mm(长×宽×高)
制作材料:彩色透明pc管、LED射灯、地面感应装置、时间控制器、音箱
作品简介:
《流响》是根据校歌《视觉飞扬》为基础,进行简化、二次创作的校园景观灯光互动装置作品。校歌一直属于被动参与进SIVA师生的生活中,《流响》将校歌转换成了视觉与触觉上的存在,让校歌成为主动一方参与进SIVA师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