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造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5届公共艺术专业毕业展 | Shaping Landscape 2015 SIVA Public Art Graduate Exhibition

2015-5-03

海报RGBz-945

校内导师:丁乙、刘毅、权弘毅、汪苡恝

特邀导师:陆君玖、刘建华、刘庆安、石青、颜呈勋、陶惠平

 

参展学生:

许昆颖、葛菁、汪子琛、朱旭鸣、张瑶菲、刘子琦、张晓敏、冷丹丹、陈晓蕾、喻再平、陈诗莹、陈逸芸、郑斐慧、华磊、吴辛遥、王霞、姚陈凌峰、杨泉、孙梓源、戴羽彤、陈建桥、宁真真、杭天、林婷、左安然、申琳、邢欣、伍雅乐、侯懿桐、宗媛、钱歆悦、江首慧、朱海瑞、段湘祺、贺维鲁、徐风清、黄玮婷、林恒、张今蕾、朱屹立、于逸初、郭骋、陶一慈、林旖旎、陈文姗、董力、冯晨、屈晓阳、肖史豪、曾祺、曾祥婧、李汪强、陈耀威、章宸若、丁祎、南方一虹、王春燕、李梦兰、刘颖萍、张莉、高琼琼、陈彦、全嘉祺、高屹辰、唐岚、赵黎、徐佳雯、徐冉冉、马林、樊雪、丁卉、竺言、张秀、徐晨曦

 

地图:

2015 公共艺术毕业展折页RGB-01

 

前言

 

此刻又一届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即将毕业,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公共艺术专业的定位问题,只有准确阐述其内涵与外延相互的关系,才能界定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学方向、目标和实践成果。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公共艺术的定义本身是动态的,其价值观正处在不断发展与拓展的过程阶段。可以说公共艺术在国际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表述标准,在国内更是处在概念模糊或者混淆的状态。教学上没有完整和系统的教案,任何项目实践同样没有一个精准的如同教科书的样本。通过四年的教学积累和探索我们逐渐总结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项目课程三位一体循序渐进的教学结构,特别是第三阶段项目课程,引入诸多与实题、实景相对接的社会实践项目。这些项目有效地帮助学生将前两阶段课程的知识单元,串联起具有复合性的工作步骤,并且能实际适应于公共艺术的创作方法。其基本内容包含;环境调研方法、项目特征研究、作品概念提案方法、作品材料研究、作品制作与安装、满意度问卷总结方法等。

 

本届毕业创作以校园室内外环境中某个特定的点位或空间为研究和创作对象。“塑形”既指涉各种作品的类型:涵盖壁画、雕塑、装置、设计、灯光、影像等形式的创作,也是依附于形式表象的造型语言。同学们以各自独立的个性化语言来表达作品与环境、作品与人文、作品与人群、作品与空间、作品与作品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造景”则意味着在有限制的环境中,重新塑造现场与作品之间的对应要素,它的互动性不仅仅来源于物理学意义上的借用景,利用景,还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塑造景,更关注作品从凝固到流动的意义达成;人与作品的互动关联,人群能够参与其中并成为作品涵义的一部分,也许是每一个同学的梦想。

 

我们非常钦佩75位毕业生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和无畏地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此也由衷地感谢陆君玖、刘建华、石青、刘庆安、陶惠平、颜呈勋、刘毅、权弘毅、汪苡恝导师以及其他任课老师悉心带教,热忱指导和无私贡献。

 

 

公共艺术专业

丁乙

毕业作品展示:

 

01

01

-风声纸起 -

作者:许昆颖

材料:陶瓷、钢丝线、鱼线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时尚楼左前草坪的香樟树(左)上

作品简介:

通过陶瓷的静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疾风凝固于空中,时间与风拥有相同属性即稍纵即逝,把基于自然的泥性和水与火的文化属性结合的陶瓷做成薄纸,被一阵疾风吹过,悬挂在树间,形成错觉感知,带来惊喜。

02

02

- 幻镜 -

作者:葛菁

材料:松木、树脂镜片、玻璃球、亚克力板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逸飞楼对面草坪

作品简介:

通过本次创作探索当“幻像”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媒介,如何与公共空间中的建筑,植被以及人群等环境元素产生互动引起联系,以人类奇特的感性视觉转化成为对于空间创作的一种延伸性解读,试着将感官幻象形成的内容实物化、图像化、图示化,在重视人类心理活动的条件下使其与公共空间进行对话,期待借此产生更为新颖的空间展示魅力。

03

10

-  回 -

作者:汪子琛

材料:LED柔性灯带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逸飞楼咖啡厅以及左右两间房间的外窗窗框

作品简介:

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灯带形成简单的矩形框架进行冷暖对比搭配,虽是由不同的颜色和不同大小的矩形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却能毫无冲突的拼在一起,回归一体,从而给人鲜明强烈的色彩效果,在夜间还能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为学校增添更多的色彩及艺术氛围,从而探讨光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呈现。

04

04

-  彷徨 -

作者:朱旭鸣

材料:黑色抗磨胶布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图文中心(中央楼梯间1F-2F)

作品简介:

在一个常规空间内构造出另一个空间,这两个空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一个错视的倒置空间,然而这个倒置空间的作用则是让人在潜意识中利用到安全保护设施,从而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05

05

-  树幕 -

作者:张瑶菲

材料:PVC布松紧带拉链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学校南门艺术大棚西侧树林

作品简介:

这个作品希望观者能走进树林与作品互动,从而体验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的区别。在一个立体空间打造二维长方图形,简单的几何能更好的让观者去理解作品的概念让观者了解空间中近大远小的空间构造。去感受强烈的高度差和色彩对比度所产生视觉上的张力和视觉享受。

06

06

-  水迹 -

作者:刘子琦

材料:透明亚克力,强力胶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实训楼一层电梯旁消防管道

作品简介:

我想利用透明亚克力这种树脂材料在校园实训中心一楼电梯旁的消防管道做一滩透明的水迹景观来营造公共空间的氛围。此雕塑作品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让观者可以自己去触碰感受水,体验并感知日常中所忽视的事物,并且是对校园的生态环境产生思考,营造一种区域特有的空间意境。

07

07

-  声线 -

作者:张晓敏

材料:铜线、makey电路板、杜邦线、绝缘胶带、导电胶带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逸飞楼一楼处扶手

作品简介:

作品主要为了探讨【声音/空间/身体】的交互作用。经由人的指尖作为介质与金属扶手接触,制造一种触觉、听觉结合的想象。在扶手上通过铜线的各自排列再由人手指的细细摸索而发出声音,让人身处未知的声音环境中,透过身体接触来表达声音与环境和人的关系。

08

08

-  悬挂空间 -

作者:冷丹丹

材料:丝袜花、玩具、铁丝网、铁丝、孔带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实训楼西侧入口

作品简介:

通过悬挂装置制造一个陈列形式的小空间,丝袜包裹的是我们熟悉的玩具,这种视觉上不经意的交流让出入的人们与之互动。它营造的是一个小的个人空间,更是一个人私密的心灵空间

09

09

-  扭 -

作者:陈晓蕾

材料:橡塑胶带、胶枪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五号楼食堂外墙

作品简介:

这个作品为“扭”是想在校园这个公共空间环境下利用原本格局的外部线条进行局部变异扭曲,在不改变几何形态的情况下利用二维的变异产生三维空间的变化,在校园空间生活带来不同视觉影响和心理感受。

10

03

-  七步阳光 -

作者:喻再平

材料:铝合金,有机玻璃

指导老师:丁乙

作品点位:图文信息中心西北侧

作品简介:

以学校的窗户为造型元素,使用明快的三原色进行组合重叠,打破色彩块面的空间重叠和大小变化,浓缩阳光,分解的色彩,使人们每个角度能看到不同的变化。在视觉色彩下起到一种刺激和象征的作用;而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转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重新感受校园的环境。

11

11

-  映景 -

作者:陈诗莹

材料:镜面不锈钢,木质复合板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图文中心西面小桥入口处

作品简介:

我们校园犹如一个花园,充满着自然的元素。通过对水的自然形态研究与创作,并介入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虚拟的自然景象。让时间停止,让水潭成为永恒。让美丽的自然景色映入作品,成为一种新的景观。

12

12

-  康定斯基与跷跷板 -

作者:陈逸芸

材料:钢管、铁片、塑料钢筋、汽车喷漆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学校西北角靠近食堂的竹林

作品简介:

通过研究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而重组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作品形式来源于康定斯基的绘画,实则却是一个跷跷板。在艺术院校的环境中建造一个向大师致敬的作品,同时也能营造校园休闲互动的场所。这是一件既是雕塑又是设施的作品。

 

13

13

- 一场演出 -

作者:郑斐慧

材料:永磁发电机、轴承、运动器材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学校体育场的单双杠草坪

作品简介:

对普通的健身器材进行改造、重组。当人们使用健身器材时会呈现一个旋转的学校剪影动画,并且有灯光照明,音乐配音。视觉上和互动体验上带给参与者一次新鲜的感受,在人们锻炼健身之际还能营造一次生动的“演出”。

14

14

-  空房子 -

作者:华磊

材料:方管、金属喷漆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时尚楼西南方向草坪

作品简介:

创作基于现代社会最普遍的“图像景观”,房子的图像所传达出来的符号意义不仅仅指的是我们所理解的“家”的概念,同时也体现出整个世界发展的更替。作品语言在公共空间中产生现实与虚拟的视线错觉。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于我们现今生活的改变和显现,并且关注社会的基本形态以及所实践的过程。

15

15

-  “十二方”圜 -

作者:吴辛遥

材料:铁皮焊接、白色烤漆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图文中心西侧小花园

作品简介:

图书馆西侧的露天花园,是个半开放的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为了同学老师们有个相聚交流的休息场所,以古代12方造型陶器形态为灵感,几何切割,创作一个环形的公共座椅设施,也是一件环形雕塑作品。同时与东侧丁乙先生的书柱形成呼应。

16

16

-  青山绿水-

作者:王霞

材料:16mm 圆钢、金属漆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图文中心西侧大草坪小河旁

作品简介:

以山的形式融入到此次公共座椅的创作中,从“青绿山水”作品中提取山的形态元素并结合现代材料来进行公共座椅的构造。将公共设施座椅与大自然的环境融合,为同学和老师们在课余闲暇时间提供户外的休息的场所,感受“山间”的气息。

17

17

-  迷墙 -

作者:姚陈凌峰

材料:3cm厚度密度板、钢板、钢筋、镜面亚克力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实训对面树林

作品简介:

作品在考虑到实用性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私密性,半隔离的空间为人们在休息只是提供一个私密空间,同时镜面的隐蔽特性使作品从远处观看仿佛消失一般若隐若现,不仅可以使人们与作品之间产生互动性,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私密性这一主题。

18

18

-  来自云间 -

作者:杨泉

材料:密度板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实训一楼大门正对墙面

作品简介:

作品原型来源于松江醉白池的来云亭。“来云亭有座拦而没有美人靠,暗示在此亭读书,要正襟危坐,强调艰苦读书,不能斜依美人悠闲看书。”这座亭子暗示的学习的态度。以此亭为原型进行创作置于学校之内,恰可以点出学生在学校上学要认真刻苦的一种态度。作品呼应了学校中所存在的教书育人的理念。

19

19

-  又见月亮 -

作者:孙梓源

材料:LED灯屏、镜面钢板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设计楼边河桥

作品简介:

清晰地视野和自然光线已成为美好心情的基本需求。而当今雾霾环境下,基本需求已经变成了理想。作品意在让月光永恒,是人对自然光的被动诉求和对美好环境的理想状态。月亮灯光装置不但从心理上影响观者还暗示对当下环境的讽刺。

20

20

-  镜像 -

作者:戴羽彤

材料:方管、霓虹灯

指导老师:刘毅

作品点位:实训楼负一层

作品简介:

实训楼负一层的楼梯是一个黑暗且隐蔽的空间,我的作品是利用楼梯的实体特征,用霓虹灯的材料单线构出楼梯的样式,镜像出一个新的空间,灯光于现实对称的形式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视觉美学幻象,形成一种空间的错视觉,并且起到楼道照明的作用。

21

21

- 阳光 -

作者:陈建桥

材料:塑料扎带、海报纸、塑料片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点位:操场篮球场附近

作品简介:

操场代表运动,操场除了绿色、红色,没有其他色彩,缺乏生机,作品像百叶窗随风摆动,加上作品本身具有鲜艳的颜色,具有视觉运动感,给人传达一种生机,让人本身提高对操场的感受。

22

22

- 时 · 光 -

作者:宁真真

材料:不锈钢、镜面不锈钢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点位:逸飞楼西侧宣传栏上方的广告牌

作品简介:

光的明暗边界和明暗差异是限定空间的基础,可以制造出心理上的虚拟状态,所以控制光照有改变并重组空间的作用,利用自然给与的光线结合反光材料的投影从视觉上营造出波光淋漓的效果,感受光影交错间无时无刻的变化。

23

23

-  水 -

作者:杭天

材料:玻璃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点位:图文中心西侧

作品简介:

在河边岸上的一片草坪区域中,放置若干被放大的水滴。作品西临图文信息中心,东侧则仅仅挨着小河,众所周知,图文中心有好多分门别类的图书馆,那里孕育着知识,而水哺育这我们,两者不可缺一。而我利用这两者之间的一点空间,将它们切实的联系在了一起,一起思考其中的关系。

24

24

- 光阴 -

作者:林婷

材料:陶瓷片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点位:行政楼与灰色建筑交叉口

作品简介:

“时间如流,永恒依然如故”树从其它的地方移植到了我们大家所生活过四年的学校而从此“它”守护着学校,看着学校的成长迎接学生的来和去,这是我在学校多年的学习和生活所感受的。而学生是学校的匆匆过客,在校园里留下了学习生活的足迹,而影子一直伴随着你我的脚步,这么多年过去了影子又是那么的朴实不炫耀只是默默无闻的跟随自己而已。

 

25

25

- 取景 -

作者:左安然

材料:木板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点位:学校西门右侧草坪

作品简介:

通过取景的手势将美丽的画面定格在以手比作的相框中。透过手中的取景框,可以看到校园熟悉的画面。作品记录了写生的同学取景的瞬间,同时可以通过作品观察到校园的景色。选购2400×1200规格板材。使用投影仪将取景手势投影到板材上并标记图形。使用弧线切割机切割投影好的手型。使用工具打磨、喷漆。钢板固定作品。

26

26

-  角色 -

作者:申琳

材料:瓷砖、UV打印、粘合胶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点位:逸飞楼西南角入口楼梯

作品简介:

逸飞楼是学生吃饭上课放学的必经之地,楼西侧咖啡店不仅是同学们休闲娱乐聊天的小天地,还是出入逸飞楼的一个通道。所以,我给门前楼梯进行修整,远处看楼梯形成一道亮丽的装饰画,使逸飞楼艺术气息更浓厚,更朝气蓬勃。

27

27

-  虚实之间 -

作者:邢欣

材料:油漆涂料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点位:逸飞楼4楼楼梯走廊

作品简介:

通过对空间的观察,把常规的三维空间平面化,在三维和二维的作用下使观察者产生一种错觉的效果,形成一种虚拟的平面效果,让空间变得更加丰富,思考作品与空间的互动关系。

28

28

-  自行车的盛宴-

作者:伍雅乐

材料:自行车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点位:食堂东南面草坪

作品简介:

自行车在大学里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的足迹遍布校园。在很多文学或影视作品中,自行车也常常被用来见证人们的青葱岁月。然而许多人在离开校园时,因为自行车不方便携带或是太过陈旧,将它们留在了校园中,风吹日晒成为了一堆废铜烂铁,不禁让人可惜。对于人们来说自行车可能是他们青春里的一部分;但对于被遗留下来的自行车来说并不是它们的坟场,而是它们的盛宴。

29

29

-  虹 -

作者:侯懿桐

材料:彩色亚克力板

指导老师:权弘毅

作品点位:逸飞楼西侧停车场

作品简介:

色彩是最能影响视觉的第一审美对象,是现代公共艺术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也是表达审美情感和提升表现对象附加值的重要媒介。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符号和标志的功能。作品设计趋向对其实用功能性的运用,更加注重色彩设计的现代表现和审美理念的架构。

30

30

-  泡泡 -

作者:宗媛

材料:亚克力球、生活物件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实训楼地下一层

作品简介:

实训楼是我们的专业基础教学楼,在这里我们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自己梦想打下基础,利用实训楼地下一层原有的柱子和楼层间连接的墙壁,堆积亚克力球形成沿着柱子攀沿而上的泡泡形态,球内放置见证大学生活的相关物品既有激励的意义也是希望可以引起同学们的一些共鸣。

31

31

-  再生 -

作者:钱歆悦

材料:饮料瓶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羽毛球馆南面防护栏

作品简介:

体育场是同学们娱乐健身的场所。在羽毛球馆的南面防护栏上,利用废弃物饮料瓶组成一个个色彩鲜亮的波普图像,图像来源于司空见惯的日常用品。

32

32

-  结晶 -

作者:江首慧

材料:石膏、硫酸铝钾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图书馆东面庭院栏杆上

作品简介:

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纸本书”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当洁白而坚硬的石膏书神圣,庄严地散落在庭院的护栏上,它再次拉近了人与书的距离。书本表面的化学结晶体凝固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人类文化思想,浪漫而富有诗意。

33

33

- 墙上故事 -

作者:朱海瑞

材料:钢板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实训楼西出口1楼墙壁上

作品简介:

学校的实训楼是个大型的集手工制作,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大楼。每天,SIVA教师和学生在不同专业的工作室中学习和创作。作品的灵感由此而来,壁画采用剪影的图案,4X4米的黑色钢板勾勒出一幅朴实的工作场景图。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大学生活的点滴。

34

34

- 365+ -

作者:段湘祺

材料:镜面纸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逸飞楼三楼正门左右两扇白墙

作品简介:

人通过大脑及知识创造了现代生活的一切,人的知识结构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对社会及科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反映了时代及教育的进步。作品采集了当代生活及校园主题相关的矢量图为元素展开进行,同时通过镜面的新型材质使人们感受到更丰富的壁画形式。

35

35- 像素 -

作者:贺维鲁

材料:铅笔、铁架、推送装置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逸飞楼2楼电梯西侧白墙

作品简介:

利用互动装置的趣味性来间接“邀请”同学们加入到作品中,进行二次创作。探讨校园空间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表现空间的多样性。作品试图调动学生的朝气和活力使简单且无趣的墙体变得自由与生动,从而打破静态空间所固有的观赏角度,也使学生自由的参与到作品中,展示每个人的个性和艺术修养。

36

36

- 迷图 -

作者:徐风清

材料:瓷砖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逸飞楼东面紫藤架

作品简介:

探索适合现代审美趣味的花园迷宫的艺术形式。在静谧、优雅的逸飞楼紫藤花园中,以平面形式绘制3D的迷宫通道。极富装饰性的几何语言搭配黑、白、灰的简洁色调,在白色沙石的烘托下,增显了紫藤花园的高雅,同时赋予一抹淘气。

 

37

37

- 光、影、色 -

作者:黄玮婷

材料:全透喷绘贴、光膜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逸飞楼大厅玻璃窗

作品简介: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和老师对于逸飞楼大厅的色彩普遍感觉单调。作品想通过彩色透明膜的材质,增加逸飞楼大厅的色彩,并通过阳光的照射在地面上倒影出色彩,赋予其生命。适当明亮的色彩便会给人的视觉感官一种强烈的刺激,激发人的神经细胞,给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注入能量。

38

38

-  包 · 树 -

作者:林恒

材料:树根、锡纸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逸飞楼北面竹林边

作品简介:

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当今主流的环保方式之一,我的作品尝试将废弃物运用到艺术领域中,结合包裹艺术的处理手法,在保留树根丰富的造型形态下,改变人们对木质材料的传统视觉感官,赋予全新的视觉体验。

39

39

- 延伸绿意 -

作者:张今蕾

材料:沙发椅、人造草皮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时尚楼西南草坪

作品简介:

采用半嵌式的方式,让沙发椅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同时让席地而坐的人们有种归属感、亲切感。利用草皮这种自然元素,使座椅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生态的延续,能更好地传丰富校园人文气息。

40 40

-  景设-

作者:朱屹立

材料:玻璃反光膜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校北门东侧民防工程

作品简介:

作品针对SIVA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不足,试图运用艺术的手段,介入并改善它。在充分调研了防空洞的周边环境及其特殊的功能性后,运用隐蔽且具有艺术感强烈的作品来弥补现有环境中的缺陷。公共艺术不只是创作出一个新的艺术作品,更应该通过日常化,人性化,“简”化地微设计使原本平乏地世界变得更“兴奋”。

41

41

-  生 -

作者:于逸初

材料:玻璃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图文中心东侧河岸

作品简介:

用玻璃管做出植物的形态。因玻璃自身的属性特点——坚硬,透明,脆性高,在不同的天气状况或人为影响下会反映出多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借此暗示自然的坚强与脆弱。提出该如何平衡工业文明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疑问。

42

42

-  悬浮的草坪 -

作者:郭骋

材料:玻璃、草皮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食堂对面大草坪的东部

作品简介:

利用玻璃所特有的透明质感,在校园的草坪中打造一块2X2米的悬浮草坪。强烈地视觉冲击力,打破了人们惯性的思维方式。半空“悬浮的草坪”,魔术般地挑战了地球引力的力学规律。讲述着这个世界非理性的一面,荒诞的一面且又真实地一面。

43

43

-  指引 -

作者:陶一慈

材料:布基胶带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实训楼一楼正门入口右侧

作品简介:

通过用视错觉的方式将图像转换成一种信号,试图在公共环境中起到告知,提醒的作用。这种具有艺术效果的提醒装置,可以在公共环境中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达到在通行时减少疑惑,降低危险性的作用。

44

44

-  空间性格 -

作者:林旖旎

材料:LED灯、红外感应器

指导老师:陆君玖、汪苡恝

作品点位:逸飞楼一楼教室走廊

作品简介:

逸飞楼一楼教室走廊光线较弱,作品利用红外线感应设备,根据环境的特殊属性,制作了一组感应灯光装置。既能起到节约环保的作用,又解决了走廊的光线问题。

45

45

- 石生花 -

作者:陈文姗

材料:透明无色玻璃

指导老师:刘建华

作品点位:食堂对面草坪上的石堆

作品简介:

石头,本身是毫无生命的物体,开出美丽的花朵,寓意着理想与坚持。玻璃,就像生命一样脆弱的材质,与石头的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模糊了空间与自然的界限,透过光创造出虚拟之境。同时引起人们对平常景观的注视,形成艺术与公共环境互生互利的良好关系。

46

46

- 书 -

作者:陈扬

材料:沥青

指导老师:刘建华

作品点位:大师楼对面草坪上的井盖

作品简介:

如果将书法艺术创作和公共设施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公共设施除了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外,还具有装饰的作用,既提高了视觉享受,又改进了环境设施的功能性使用。

47

47

- 标准 -

作者:董力

材料:石膏、不锈钢

指导老师:刘建华

作品点位:逸飞楼西南侧草坪

 

作品简介:

通过一大片整容后的瓜子脸,给观众一种直观的震撼感受,整容后的脸,美则美矣;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顶着一张整出来的脸,生活将会多么的单调和可怕,如同统一加工出来的产品。

48

48

- 璃石 -

作者:冯晨

材料:钢化玻璃

指导老师:刘建华

作品点位:大眼睛对面右侧花圃草坪

作品简介:

作品采用简单的层叠方式组合形成两个地理位置的等高线坐标,两个对于作者最重要的地方包括作者出生地的等高线以及校园所在地的等高线坐标。通过对玻璃材质、色彩、形状、再加工、等多重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当代的艺术手法,矛盾的材料进行复制景观。试图进一步研究玻璃材料在公共艺术中无限的可能性。

 

49

49

- 如果 -

作者:屈晓阳

材料:玻璃钢、木板、不锈钢、塑料

指导老师:刘建华

作品点位:食堂一楼南侧

作品简介:

作品以虚拟情景的形式进行呈现,以玻璃钢材料塑造天鹅造型,外表光滑细腻、细节处理深入,桌椅与天鹅形成黑白灰关系,在食堂环境中又会显得不同但又不会过于杂乱,将天鹅与人进行角色的互换,以食堂这个地点为媒介,表达了人想通过别人的帮助而非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心态,与天鹅不愿低头吃面前那碗面却要等对面有别人来帮它夹喂它的情景不谋而合。在增添了平时用餐时的趣味性之外,还能够及时的提醒同学们等待别人的帮助远不如自身努力。

50

50

-  启 -

作者:肖史豪

材料:齿轮、链轮、链条、钢管、轴、废旧金属零件

指导老师:刘建华

作品点位:逸飞楼后门左侧

作品简介:

作品运用机械的零件,利用焊接、螺栓等方式组合,形成一把的钥匙。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加工、上锈、打磨,使其体现出沉重、年代久远的感觉。机械作品是复杂且有紧密的传动性,我想利用环环相扣的这个特性表现出未来就像一扇门,而打开它的钥匙是不断地积累和进取。通过对当代艺术手法的学习,从材料特性到机理试图更加深入对机械这一元素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及作用。

51

51

- 轮胎座椅 -

作者:曾祺

材料:废弃轮胎、钢管、螺丝

指导老师:刘庆安

作品点位:学校食堂边小竹林

作品简介:

作品是通过废弃轮胎切割重新拼接组装成造型各异的公共设施座椅,同时也可做雕塑观赏。作品材料由使用过的汽车废弃轮胎为主体,轮胎内用镶嵌钢丝,使底座受力稳定,在轮胎断面之间通过螺丝固定位置。运用废弃材料制作公共艺术作品来宣扬废物再利用的节能环保理念。

52

52

-  标本-

作者:曾祥婧

材料:5mm亚克力板、原木枝

指导老师:刘庆安

作品点位:高尔夫操场对面的草坪

作品简介:

利用木头与透明材料的差异和对比,通过装置手法将材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作品放置于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之中,让大家置身其中时不但能体验雕塑的独特魅力,更能引发对传统与现代这对矛盾体的认识与思考。

53

53